当第一片雪花飘落在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时,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,作为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事之一,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是一场展示竞技魅力与体育精神的舞台,更是一次彰显志愿服务精神和人类团结友谊的机会,而在这场冰雪狂欢中,有一群人默默地站在聚光灯之外,用他们的热情、汗水和奉献,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他们就是冬奥会的志愿者。
从筹备到赛事结束,数万名志愿者投入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之中,无论是赛场内还是赛区外,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,他们的存在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温暖而明亮,为整个冬奥盛会注入了无限活力,这样一群普通又特殊的年轻人,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了这届冬奥会?又为何值得我们铭记?让我们走进这些志愿者的世界,一探究竟。
每一名志愿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,而这些故事往往源于对奥运精神的向往,今年刚满21岁的李然便是其中的一员,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期间,她了解到冬奥组委会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。“从小我就喜欢看各种国际大赛,尤其是看到各国运动员拼搏奋斗的样子,总会觉得热血沸腾。”谈及初衷,李然显得有些激动,“但其实真正打动我的不是比赛本身,而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,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。”
对于许多像李然这样的年轻人来说,成为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身份象征,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,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这样重大的国际活动来提升能力、拓展视野,同时也能借此机会锻炼团队协作精神,正因如此,尽管报名过程竞争激烈,且需要经过层层选拔,包括语言测试、专业培训等环节,仍有超过百万名申请者积极投入其中。
在最终脱颖而出的志愿者中,每个人的选择理由或许各有千秋,比如27岁的工程师刘畅坦言:“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从小就听着‘水立方’的故事长大,如今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家门口的大赛服务工作中,怎么能拒绝呢?”相比之下,来自河北张家口市农村的张涛则表示,自己参加志愿活动最大的动力是为了家乡的发展。“我们那里因为冬奥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支持,我希望能尽一份力,让这份幸运延续下去。”
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加入,当戴上那枚印有“V”的徽章后,每一位志愿者都深知肩上的责任之重,毕竟,他们不仅要代表个人形象,还代表着国家的整体风貌,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们将接受严格的培训,并以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,确保冬奥会顺利举行。
成为合格的志愿者并非易事,为了迎接冬奥的到来,每位候选人都必须经历系统的培训课程,内容涵盖礼仪规范、急救知识、外语交流技巧等多个方面,特别是面对外籍参赛者和游客,流利的语言沟通成为了必要条件之一。
以李然为例,她被分配到的语言培训小组每周都会安排两次专门课程,课堂上,教师会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情景对话练习,并引导大家如何处理突发状况。“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假设外国友人在比赛中受伤,该如何安抚情绪并迅速联系医疗团队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李然笑着说,“刚开始我还挺紧张的,但随着不断实践,发现其实只要熟悉流程就能应对自如了。”
除了理论学习,实战演练同样必不可少,在距离开幕式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节点上,各场馆纷纷启动全要素演练模式,志愿者们被要求分组负责接待访客、维持秩序等工作,以便尽早适应现场环境,在一次模拟测试中,李然所在的团队甚至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,但她依然坚持完成了所有预定任务,事后她感慨道:“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‘临危不乱’,虽然很累,但看到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场面,心里特别满足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业务能力提升外,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培训的重点之一,毕竟,长时间站立、高强度工作可能会让人疲惫不堪,为此,教练专门组织了一系列减压活动,比如冥想放松、趣味游戏等,帮助大家调整状态。“记得有一次团队建设课,所有人围成圈互相鼓励,那种集体归属感真的让我感动得掉眼泪。”李然说,“正是这种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决心。”
当冬奥正式拉开帷幕时,志愿者们迎来了真正的考验,他们分散在全国多个赛区,分布在餐饮服务、交通指引、媒体协助等多个岗位上,尽管分工各异,但共同的目标始终贯穿始终——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。
对于在主新闻中心担任翻译助理的王浩而言,他的每一天都是从凌晨开始的。“我们需要提前到达工作岗位,确认当天的日程安排,并检查相关设备是否运行正常。”他解释道,“有时候会议结束得很晚,回宿舍已经是深夜了,但想到能够帮助记者准确传达信息,就觉得一切都值得。”
而在延庆赛区滑雪场地工作的志愿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,由于地处山区,气温极低,风速强劲,工作条件十分恶劣,即便如此,他们仍然坚持守护每个细节,为确保运动员滑行安全,场地巡逻人员需每隔两小时巡查一次坡面障碍区;而观众引导员则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在寒风中坚守数小时。
更令人钦佩的是那些幕后英雄们的默默无闻,比如负责场馆后勤保障的孙磊和他的团队,他们每天要搬运数百箱物资,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及时补给;还有技术支持团队,他们夜以继日地维护网络线路,保证直播信号稳定传输,这些看似平凡的任务,却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。
当冬奥会圆满落幕时,志愿者们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,他们在朋友圈晒出的笑脸照片、记录下的一段段难忘经历,无一不透露出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。
“这次经历真的改变了我很多。”刘畅感叹道,“以前总觉得世界很大很遥远,现在才发现原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连接彼此,而且通过接触这么多优秀的同事,我也学会了很多新技能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而对于张涛来说,最大的收获则是见证家乡的变化。“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们的城市,感受到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,真的很开心,我相信,未来会有更多人爱上这个地方。”
更重要的是,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。“如果没有团队合作,单凭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事情。”李然深有感触地说,“这也让我明白了,只有共同努力,才能创造奇迹。”
北京2022年冬奥会虽已结束,但那些活跃其中的身影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画卷里,这些普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,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,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:“志愿者是奥运会真正的灵魂所在。”
在未来,当我们再次提起北京冬奥会时,除了精彩的比赛画面,还应该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,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只要怀揣梦想,敢于担当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而这份精神,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前行,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。
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过去了,但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回忆,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,让我们向这些可爱的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