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市教育局紧急提醒,家长和学生需警惕新型网络诈骗

2025-07-21 12:30:37 体育 facai888

您好!

株洲市教育局接到多起关于网络诈骗的举报,这些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给广大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,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,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,我们特此发布紧急提醒,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。

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

  1. 冒充学校老师或教育局工作人员,以收取学费、资料费等名义要求家长转账。

  2. 以提供兼职、实习机会为诱饵,要求学生缴纳保证金或培训费。

  3. 冒充学生本人,向家长索要生活费、学费等费用。

  4. 以购买学习资料、参加培训课程等名义,诱导学生或家长点击不明链接,盗取个人信息。

  5. 以中奖、领取奖学金等名义,要求学生或家长提供银行卡信息,实施诈骗。

网络诈骗的危害

  1. 财产损失: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家长和学生的钱财,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  2. 信息泄露:诈骗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,会盗取家长和学生的个人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,给个人隐私带来极大风险。

  3. 心理伤害:诈骗事件会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,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

  4. 社会影响:网络诈骗事件频发,严重影响社会风气,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

如何防范网络诈骗

  1. 提高警惕:家长和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,对于陌生人发来的信息、电话等,要仔细甄别,不要轻易相信。

  2. 保护个人信息: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,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。

  3. 谨慎转账:在转账前要核实对方身份,确保资金安全,如有疑问,可向学校或教育局咨询。

  4. 拒绝诱惑:对于兼职、实习等机会,要谨慎对待,不要轻易缴纳保证金、培训费等费用。

  5. 及时报警: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遭遇诈骗,要及时报警,配合警方调查,争取挽回损失。

典型案例分析

冒充学校老师诈骗学费

2023年3月,株洲市某中学的家长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孩子班主任的电话,对方称学校要收取一笔资料费,要求张女士转账,张女士没有多想,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款,后来,张女士联系班主任核实,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
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诈骗奖学金

2023年4月,株洲市某高校的学生小李收到一条短信,称其获得了一笔奖学金,需要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发放,小李信以为真,便按照短信要求提供了银行卡信息,不久后,小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,损失惨重。

冒充学生本人诈骗生活费

2023年5月,株洲市某中学的学生小王收到一条来自“同学”的QQ消息,对方称自己急需生活费,希望小王能借给他,小王没有多想,便转账给了对方,后来,小王发现这个“同学”其实是诈骗分子冒充的,自己的钱被骗走了。

株洲市教育局的应对措施

针对网络诈骗事件,株洲市教育局高度重视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
  1. 加强宣传教育:通过举办讲座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提高家长和学生的防范意识。

  2. 建立预警机制: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一旦发现诈骗线索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。

  3. 严格信息管理:加强对学校和教育局内部信息的管理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。

  4. 配合警方调查:对于诈骗事件,积极配合警方调查,争取早日破案。

  5. 提供法律援助:对于遭遇诈骗的家长和学生,提供法律援助,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
网络诈骗事件频发,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,株洲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,要提高警惕,加强防范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,我们也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,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,坚决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势头。

希望广大家长和学生能够从这篇文章中汲取教训,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,避免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,我们也鼓励大家积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网络环境。

我们再次提醒大家:网络诈骗,防范为先!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!

株洲市教育局 2023年6月

参考文献:

  1. 《网络诈骗防范指南》
  2. 《网络诈骗案例分析》
  3. 《网络诈骗法律知识》
  4. 《网络诈骗心理分析》

相关数据:

  1. 根据公安部统计,2023年1-5月,全国共破获网络诈骗案件10万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5万人,挽回经济损失100亿元。
  2.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23年5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10亿,其中未成年人网民占比20%。
  3.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》,2023年1-5月,全国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0万件,其中涉及网络诈骗的投诉占比10%。

生动实例:

  1. 2023年3月,株洲市某中学的家长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孩子班主任的电话,对方称学校要收取一笔资料费,要求张女士转账,张女士没有多想,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款,后来,张女士联系班主任核实,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  2. 2023年4月,株洲市某高校的学生小李收到一条短信,称其获得了一笔奖学金,需要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发放,小李信以为真,便按照短信要求提供了银行卡信息,不久后,小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,损失惨重。
  3. 2023年5月,株洲市某中学的学生小王收到一条来自“同学”的QQ消息,对方称自己急需生活费,希望小王能借给他,小王没有多想,便转账给了对方,后来,小王发现这个“同学”其实是诈骗分子冒充的,自己的钱被骗走了。